不論萬惡的跨年假期你是在家打牌、出去狂歡、桃園看潔西卡或是一個人魯在家,隨著2018的到來,我們還是比照往年慣例整理了去年的總體銷售數據,相信在這篇又臭又長分析報導過後,大家對於台灣車系現況能有更深層的看法。撰文:程志熙 Jasper製表:8點大熱門
以去年台灣新車市場的銷售結果來說,依舊是相當熱絡的態勢,根據監理站數據統計2017年總掛牌數來到了444669輛,比去年正成長了1.1%,更是12年來新高。當然,對於市場局勢來說去年算是外力動盪較多的一年,包含舊換新貨物稅補助政策,間接提升了中產階級百萬內的購車慾望,而計程車車身型式的鬆綁也讓不少車種(特別是中小型SUV)得以借此翻身。至於內部反應也相當精彩,各車廠在民俗月過後無不加大銷售力道,不僅大改款、小改款車型紛紛火速支援搶市,新年式、特仕車也不斷推出。最後,隨著我國消費者安全意識抬頭,以及一般進口品牌強加猛藥,國產、進口車的所謂“死亡交叉點”肯定是響叮噹的話題,最近的電視台訪問話題也總繞著它打轉。儘管我們看得眼花撩亂,相信一整年繽紛精彩的新車市場對消費著來說依舊是利多。
首先以新車品牌的銷售排行榜來看,市占第一仍舊是萬年不敗的和泰汽車(Toyota、Lexus),不過銷售量相比前年衰退8%,主要原因和SUV市場的振興密不可分。以房車作為銷售主力的Toyota,在神車Altis面臨產品末期換代之際,儘管補足了安全配備並搭配送電視等促銷活動,掛牌數仍有所下滑,但依舊維持單月三千以上的銷量。雖然大型房車市場也因此衰萎,不過Camry則是正好面臨改款換代之際,對於產線、庫存來說原廠勢必有銷售考量之處。最後,隨著法規的鬆綁,RAV4也跟緊Sienta腳步投入小黃市場,單以去年9月後才開放廂型式計程車上路來看,Sienta在2017仍然掛出了14577輛,站穩國產休旅的銷售冠軍,更別提連續9年進口車冠軍的RAV4,相信在今年開始Toyota將重回無人能擋的態勢(雖然一直都是)。第二名的Mitsubishi/CMC中華汽車,隨著自主改款的Grand Lancer以及百萬內最便宜搭載ACC、FCM的Outlander陸續接軌後,成效雖不一定合乎原廠預期,不過仍維持穩定的掛牌數。而近期風光上市的Eclipse Cross不論關注度和訂單數都相當出色,特別是車展現場展區以及簽約休息室滿是為Eclipse Cross慕名而來的人潮,後續趨勢看漲。除此之外,CMC商用車款部分的表現依舊是主力,在Toyota Innova前年停產後大量的商用訂單轉移至當家雙生車款Zinger下,再加上商界神車得利卡等產品的出色銷量,綜觀來說Mitsubishi在2017年還是繳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要說前十名品牌最大的看點肯定是Honda了,台灣本田去年在SUV的市場策略中表現相當亮眼,銷量一口氣成長了24.6%。主因當然是賣到翻的全新第五代CR-V,不論空間、渦輪動力、主動安全配備等都廣受台灣SUV消費者喜愛,據了解全新CR-V開始接單至今還有四千多輛沒有交付,預計產能在農曆年後能完全跟上。而前年開始接替九代Civic產能的跨界休旅HR-V更是熱銷長紅,經歷了一年多眾家競品加入市場的考驗仍舊不敗,兩名休旅大將就幫台本打下了大片江山。至於年尾Fit、City的小改款在銷售上也有起色,配合車展正式上市的小改款Odyssey以及HR-V、CR-V的缺車狀態,相信Honda員工2018的年終紅包不會比去年薄!其餘品牌也有部分的可看性,例如銷量略有起色的Ford,除了原廠主打“硼鋼”車體結構等行銷方針提升重視安全性的台灣消費者接受度外,入門新主力Escort的國產加入也讓產品陣線更加完備。不過售後表現仍為福特短處,在銷售成長之餘九和汽車也應儘速補齊劣勢,避免成效曇花一現。
在進口品牌部分Mercedes-Benz再次顯現台灣頂層的消費實力,隨著2016年的大幅成長,2017台灣賓士再次提升12.3%的銷量。除了改款車型陸續到位外,正式納入AMG子品牌後的43、63車海戰術也受性能迷肯定,當然在售後的後勤維修、車主優惠、活動等項目上更實質提升品牌忠誠度,全球前十大賓士市場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同屬總代理和泰汽車的Lexus,雖然在大力的銷售刺激與NX 200這輛重磅車款的加持下,2017年銷量仍略有下滑,不過要注意整年度除了交車數有限的大改款LS外,Lexus幾乎沒有全新的重點車款推出,因此整體還算在合理範圍之內。位在表單上第11名的VW有著28.8%成長率,總算是擺脫了排氣造假陰霾,SUV家族的陸續推出也功不可沒,另外在R-Lin、R-Line Performance等“微”性能車系的加入後對於品牌運動化形象也有成效出色。
未提到的品牌包含Volvo、Skoda、Suzuki等等都較前年銷量提升許多,不過看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國產、進口車的占比逼近趨勢仍不斷進行中。單以前20名的品牌銷量來看,除了Honda之外的國產品牌在“乘用車”市場部分完全沒有明顯成長,若非持平即是大幅衰退。自古標榜物美價廉的國產車,近年來價格帶節節高升,直到近期才陸續補足和國外相比大幅欠缺的安全配備,但論及車體結構的紮實度與組裝品質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反觀進口,隨著高級品牌逐步向下扎根,100~150萬區間的頂配國產車、入門進口車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難題,相信你身邊也有很多將訂單轉投進口懷抱的朋友。此外,Mazda、Skoda、Subaru、Suzuki等一般進口品牌氣勢如虹,不僅售價與中階國產車相仿,配備、動力表現也沒有犧牲之處。
正所謂事出必有因,『專家預測再過兩、三年,國產車與進口車銷量恐怕進入死亡交叉,連帶影響的不僅是國內車商,還有週邊相關汽車工業,恐怕衝擊全台十幾萬人的生計。』這樣聳動的新聞段落絕非虛言,畢竟在全球性的貿易協定下國產生計一直以來都是各行各業的挑戰,以車市來說我認為衝擊力道將會比預期更強大。如何避免步入澳洲的後塵?站在消費者個角度這個問題還是留給你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