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之外


中年大叔甘拜大刀魂下,SUZUKI Katana GSX-S 1000S的第一類接觸  

撰文:蔡至兼 Chien

攝影:郭正浩 Marco

在台灣尚未開放重機正式上路的1980-1990年代,日本重機界可是出現不少傳奇名駒,每一款機種不僅造型獨特,同時更有訴說不完的故事,而身為SUZUKI最經典的傳奇機種大刀Katana於1981年誕生,雖然在2000年停產,其特立獨行美學幾乎是搶佔騎士的心,距今38年過去了,第二世代以Katana GSX-S 1000S之名在2018年科隆車展重返車壇,對於年輕一輩的人來說直覺是很酷,但對於五六年級生而言,那等同於年少時的夢幻車再現。

還記得1980年代我上國中的時候,就被日劇「西部警察」中一輛帥氣的黑色機車所吸引,在那個資訊不發達、全靠錄影帶和光華商場日文雜誌獲得知識的年代,才知道原來這輛重機叫做SUZUKI GSX 1100S,也就是Katana,其有別於當時同級機種的身影,方形頭燈、單體式儀表、分離式低斜把手、雙色坐墊、前雙後單碟煞、後雙槍避震、星狀輪圈,加上與油箱連成一氣的尖頭式車頭罩,雖然那時完全不懂騎乘操控性與性能,但光看這外型就足以想像其戰鬥力肯定十足。

1990年我前往美國求學,也在因緣際會下體驗過Katana,然而價格高難下手只能買個有血緣關係的GSX 750F過癮,算是彌補心中小小的遺憾。以我對Katana的經驗,就是不容易駕馭,制動性與性能輸出成反比,但車重在高速公路反而穩,而且過於低趴的騎姿實在不適合長途跋涉,舒適性也就比不上GSX 750F(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屬性);但吸睛指數肯定相當高。

2018年米蘭車展我終於和第二代Katana碰面,內心雖然有著莫名的激動卻又有些失落,激動是因為傳奇重現,失落是因為味道不對,這或許是第一代對我的衝擊和印象過於深刻,導致會以既有標準來審視新作。

基本上第二代Katana與現行GSX-S1000從車架、引擎到懸吊等機械結構上幾乎是完全相同,但採用更為銳利的線條和誇張車頭後,也就做出明顯區隔,當然外型上仍具有高度吸引力,這點可是無庸置疑,但真要說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應該就是高聳的把手,那是完全破壞整體美感,也失去既有的精髓,只能說這是為了達到「黃金三角」騎乘姿勢所作的妥協,以我177cm的身高來說坐姿不會太過低趴(可避免閃到腰),長期騎乘下能減輕手臂的負擔,只是高速下沒有地方可以躲,身體要承受來自前方的風壓稍微惱人,但騎乘Katana對我而言是一種風雅,說白了就是自己騎爽就好!

身為中年大叔的我,內心雖然熱血但心臟卻不夠大顆,也不是將過彎壓車、加速列為首要考量,要的就是順順騎、看得順眼又心滿意足即可,縱使與前代相比機械結構煥然一新,同時也導入更多現代化科技和設計,Katana的動態表現是否如日本武士刀那樣簡潔又鋒利,一點也不重要。

動力沿用GSX-S1000那具999c.c. DOCH並列四缸水冷引擎,輸出功率為148hp/10,000rpm、10.9kgm/9,500rpm扭力,這已經是1.8-2.0L自然進氣汽車的馬力規格。而215kg空重算是輕巧,如加上我約莫75kg的體重,在90-100km/h的高速下相當穩,哪天紅牌重機可上國道肯定沒問題;

再者搭配國際六檔變速箱後,起步時轉速過2,000rpm再緩放離合器才不會於熄火,由於扭力不小,檔位更為綿密設定,幾乎檔檔都充滿飽滿動力,但會不會hold不住?不會!

啟動電門液晶儀表右下方出現了「刀」字,看到這玩意確實令我很激動,這也是驗明正身的最佳表徵。至於前倒立式前叉/後獨立單槍避震的組合,避震器阻尼略嫌硬朗,但長途騎乘下來還算舒適。

此外,若和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採用的前BREMBO對向四活塞卡鉗雙碟、後單碟制動系統,靈敏度可就高明得多,且搭配BOSCH的輕量化ABS防鎖定系統,就緊急煞車下車身堪稱平穩,並不會因此產生偏移擺動的不安定感。

話說三段可調式TCS循跡防滑系統,幾乎已是目前紅牌重機的標配,可從左把手處進行三種模式的選擇,但以我的年紀和膽量,也就設定在最佳值就可以,又不是馬路小英雄的年紀,何必把循跡關了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呢!

有朋友問我新舊Katana有什麼差別?我認為除了油箱上「SUZUKI」與車頭整流照側邊「刀字圖騰」,38年來完全不變外,從駕乘感、引擎運轉聲浪、反應、靈活性、舒適性,可都沒有一樣相同,不過想要擁有Katana有兩件事必須注意,第一就是要習慣成為注目焦點,第二則是回家前大概兩條巷子前就必須熄火推車,否則震耳欲聾的聲浪包準讓太座在門口以大刑伺候等著你。

Katana是否值得下手?如果你和我同樣是為了一圓年少時的夢,那絕對沒問題,畢竟這是代表機車設計的藝術品,光看它停在車庫的模樣絕對會揚起嘴角偷笑。

***本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