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聞


Mercedes-Benz宣布將裁員超過一萬人,難道汽車市場真的陷入寒冬?  

撰文:郭正浩 Marco

德國三大豪華汽車品牌Audi、Mercedes-Benz以及BMW,光鮮亮麗的背後是要向所有員工以及股東交代的巨大經營壓力。而繼Audi宣布將裁員9500人之後(報導請見:https://www.lian-car.com/articles/read/30324.html),Mercedes-Benz母公司Daimler集團(戴姆勒)上週五宣布,將針對旗下Mercedes-Benz品牌(包含乘用車與商用貨卡車)進行“簡化”,簡單說就是降低成本支出。

Daimler表示,汽車業正處於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轉型,減少碳排放需要巨大的投資,簡化公司結構是公司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而主管人力資源的董事會成員Wilfried Porth接受媒體詢問時,拒絕回答正確的資遣(包含提早退休)數字,僅說會“超過五位數”、“佔3%”,分析師估計應該會落在1萬到1萬1千人之間,主要裁撤範圍應會落在製造工廠內。而直至2019年第三季結束時,Daimler共有30萬4680名員工。

董事會成員Wilfried Porth

Daimler與工會的談判估計已進行超過三個月,而本次“簡化行動”除裁員之外,還包含對屆齡退休的資深員工辦理提前優退,同時也將減少正式員工的每週工時,對於約聘人員的續用也將更為嚴格審核。而以上手段加上之前宣布的裁撤全球1100名主管職,“簡化行動”將持續三年,也就是直至2022年為止,Daimler認為這樣的方式總共可以在2022年前節省下14億歐元的支出成本。而跟Audi的政策相同,獲得繼續聘用的員工,都將保證能至少工作至2029年。

不過,由於對未來盈利保持悲觀態度,現任Daimler首席執行長Ola Kallenius,依然將2020年汽車事業的利潤率定在4%,此表態讓眾多股東感到不滿,因為此目標比起近來風生水起的PSA集團,其獲利率連一半都不到,但外界普遍看好這位現年僅50歲並大力提倡電動車,同時擁有會計/金融/國際管理三碩士學位的“青年”執行長,能夠帶領Daimler集團撐過這段苦日子。

首席執行長Ola Kallenius

但誠如Daimler所說,傳統汽車業轉型至電動車與自動駕駛需要龐大的投資,並需要長期經營才有辦法獲得回報,短期就想實現回報獲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在這波“電氣化”浪潮中,受影響的除了汽車品牌之外,負責提供零件的產業鍊中小企業更是人人自危。

身為歐洲汽車製造業大本營的捷克,境內有超過百家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光去年就出口超過150億美元的汽車零組件,但由於電動車的零組件數量遠比傳統內燃機來得少很多,許多零組件製造商便陷入了“投資或轉型”的糾結,而身居指標意義的捷克汽車公司(Motor Jikov Group)便投入超過百萬美元進行產線升級。總經理Miroslav Dvorak表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投資,不投資就達不到新技術的水準,但投資之後有沒有用,沒人知道。

當然,全球經濟是否陷入寒冬,主要分析師都保持觀望態度,但目前均都認為明年全球汽車銷量將會下降約莫3%,主因除電動車發展速度跟不上時代需求之外,各大汽車品牌先前對於中國的過度投資也在這幾年陸續造成影響。而成長放緩、持續回歸於“正常”的中國汽車市場,雖然正經歷產業重組、資源不足等陣痛階段,但依然身牽各大企業的獲利率,誰能在中國車市這波洗牌過程中站穩腳步,就能成為未來十年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