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ver一詞,你是不是已經聽膩了?基本上我會把它歸類為兩種面向。一個是車廠商業考量下的新詞彙,如你熟悉的C-HR、HR-V;另一種呢,就是今天試駕的A4 allroad quattro,有著正統又道地的血脈,畢竟我想跨界的本意不該只是口號,而是真有能力做到。
撰文:程志熙/攝影:郭正浩
二十年前,大概沒人能猜到現在的車型分類可以如此複雜:轎車、旅行車、休旅車、貨卡、Coupe休旅、跨界休旅、四門Coupe、四座GT等等太多了,真的是你愛怎麼分怎麼分。
而在台灣,比Pick-up更冷門,或者該說路上幾乎見不到的,該屬A4、A6的allroad版本了,喔對了,還有Skoda。至於什麼人買這車呢?我想車主的需求大概是要有Wagon的靈活操控加上空間機能,以及輕度越野性能。但這些,奧迪在1999年就想到了,而這次A4的B9車型原廠從A6下放過後也很快的導入台灣,規格則是夠強悍的45 TFSI。
不過老實說,在試駕前,這車讓我既陌生又無感。
一如往常的拿了車,開著開著我卻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在試駕初次見面的車款,因為那路感與A4 Avant幾乎一模一樣。
必須先稱讚的是奧迪抑制側傾的能力。allroad車型為了越野能力的進化,車高提升到了1493mm(A4 Avant為1434mm)。要知道將近六公分的拉高,對於操控性來說是很大的傷害。為了能跋山涉水,重新調教後的懸吊行程在長度上自然也得增加,好應付碎石、泥地的摧殘。能在這樣的情形下還保有一定的路感與支撐性,奧迪在底盤調教上的功夫確實了得。
而平常自己低底盤又薄胎的車開習慣了,遇到馬路上的人孔蓋或是異物總會刻意避開,不過這些舉動在A4 allroad上當然完全沒必要,處理路面坑洞上真是比喝水還輕鬆,好像在不知不覺中告訴你:「嗯,剛剛有顆石頭,還有一個洞,我都處理完了,就這樣。」,我不禁覺得在台灣這種爛路上,A4 allroad真的很棒。
高底起伏處理完了,接下來就交給核心人物quattro吧!A4 allroad是奧迪旗下第一款搭載quattro ultra技術的車款。這套“超”quattro系統有兩個重點,首先是極高且極頻繁的速率偵測,偵測現在車輛是處在何種狀態,是低速起步、高速行駛、off-road還是過彎等等,以判斷這種狀態該控制出怎樣的驅動比例。再來,系統判斷完畢後能透過前、後各一具的傳動軸離合器結合差速器分配驅動比例,最高可將100%的動力切換到後輪或是前輪。
偉大的quattro再一次超越了自己。
為了拍攝需求,試車途中我們前往了一塊濕濘的沼澤地,當然,來這裡開A4 allroad肯定最有感覺。在一段有高低落差的地形上,車輛僅有左前輪與右後輪著地,右前輪與左後輪則呈現幾乎懸空的狀態陷在泥沼中。由於抓地力嚴重不足,以往越野試駕體驗的4WD車輛在這種情形下通常會打滑一小段時間,等傳動系統鎖住車輪軸後才脫困。
不過當我踩下油門,這預想的劇本竟然沒有發生,A4 allroad只給了我大概不到半秒的遲疑,然後車子就離開了原處。
總聽說quattro的"代言人"是一隻壁虎,我現在才真正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
而這套很狂的quattro在正常路面上同樣很受用。前面提到一般道路行駛的出色品質,光是仰賴底盤調教功力是不夠的,ultra偵測與改變驅動形式的能力讓車輛擁有更好或者該說是更正確的動態反應。那種感覺好像不是你在殺彎,是車在帶你走他早就設定好的軌道,正常狀態下百分之百精準的指向絕不會出錯。
相比A4或是奧迪熱門車款給人精品外貌或跑格質感,A4 allroad更注重“跑”起來的氛圍,雖然45 TFSI夠會跑了,但我說的不是這個跑,而是一種無須在意環境、空間還有煩惱,只要專注在美好的旅程上的這種跑。
人生就該被壯闊路途所浪費,我相信這才是allroad最迷人的精神。
有句古話叫“有捨才有得”,得到了空間得不到操控,得到了性能得不到舒適,A4 Allroad卻做的剛好又恰如其分。你問這車能買嗎?292萬的定價看似有點高,但做為A4最頂級的般本自然該有的配備都有所以當然能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我一開始擁有開著普通版A4的錯覺下車後,發現輪拱內沒有搭載我最期待的氣壓避震,只看到了正常的彈簧圈。在我看來,還是選裝個氣壓避震吧,可以讓你的allroad在品味之餘還留住了正統精隨。
我常說買Wagon的人最有內涵,不得不屈就空間,但硬要留著顧不到面子的操控。所以我想奧迪是不聰明的,在為數不多的旅行車市場裡,還顧足了allroad車迷的期待,讓這些品味最特別的人買到最聰明的車,真是太不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