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碳排這頂大帽子下,電動化、新能源似乎已經成為必須前進的唯一道路,對於以內燃機為主的傳統汽機車廠來說,在這個擋不住的趨勢下也站在交叉路口面臨抉擇,到底是要向前行、向左轉、向右轉還是三路並進?畢竟風險非常高,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現在不做,以後恐怕就會失去機會,而且一旦出手必定招招致命!
早在20多年前,電動汽機車似乎是技術力不足、受限於電池且還無法成為主流的產品,但今天,卻儼然成為環境的救世主,電池科技的進步是一大助力,拜3C智慧手機的興起整體消費型態的改變更是一大主因,尤其畫大餅的簡報造物大為流行,將電動化形塑成一種潮流,只要和科技掛上鉤一切都是香,但新創卻往往罔顧騎車和開車的基本條件,正因為如此,TESLA才花18年的時間就成為電動車界的龍頭。難道傳統汽機車廠不清楚什麼是趨勢嗎?有是否沒有這樣的技術力?就我觀察並非如此,而是其中的包袱超乎你我的想像,而且投資能否符合成本效益也備受考驗,當然起手式就必須格外小心謹慎。
就以全球最大的汽車品牌TOYOTA為例,當全世界一頭熱地往電動化前進之際,TOYOTA當家豐田章男卻擔憂能源的不足,看似沒有很認真投入相關產品的開發,結果2021年底卻一口氣推出包含輕型車、跑車、休旅車、跨界、貨卡等16款產品,且動力上除了電動化還是氫燃料選像,此舉的確令眾人跌破眼鏡,這意味TOYOTA不是不做而是時候未到,當然也讓不少新創倍感壓力,畢竟龍頭都出手了肯定是玩真的,這似乎也只有TOYOTA這樣的大集團玩得起。然而在台灣,電動機車已經是隨處可見,佔有率更在政府大力補助下增加,高單價的汽車卻依然為極小眾,主要是無論汽車廠都有不可逆的宿命,那就是背後的技術來源都取決於海外母廠,TOYOTA、NISSAN、FORD、MITSUBISHI、HONDA等就是如此,市場規模的限制也無法開發獨有產品;機車市場就不同,超過半世紀的KYMCO與SYM,以及PGO、宏佳騰等手握自家燃油引擎技術,除了SYM外都大舉投入資源提升電動化比例,甚至KYMCO更與美國Harley-Davidson戰略合作,入股Harley-Davidson旗下電動品牌LiveWire,要發展IONEX進化版甚至RevoNex、SuperNex量產化應該都在未來的規劃中。
觀察台灣目前的機車生態,電動機車是以GOGORO為首的PBGN聯盟佔大宗,KYMCO的IONEX是以後起之姿急起直追,一口氣發表IONEX 3.0四款機種,並提出首創的「尊榮換電服務」,甚至還大舉展開「跳島大作戰」,且還同時依照個人使用環境與需求提供同一機種但具備充換電兩種選擇,成為電動機車市場中唯一的「異數」,但至少是進可攻退可守;反觀另一家老品牌SYM感覺上卻按兵不動,可能是SYM深怕投入電動化後影響燃油機車的前景,又可能是仍在等待電池技術更上一層樓,畢竟傳統汽機車廠的包袱要比新創電動品牌來得更大,消費者習性、對品牌依賴度、供應鏈生態、經銷維修體系等都截然不同,且長年累積的經驗及品牌價值更是寶貴資產,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度。但現在不起跑長時間在這場比賽中缺席,或多或少可能會衝擊到未來的地位。
對於傳統車廠轉型電動化的難易度,KYMCO董事長柯勝峯解釋:「台灣日系品牌的背後是日本原廠,相關的技術發展都必須由原廠決定,當然有些廠商因技術與資源有限,靠政府政策推動也成為較容易入門的方法,而剩下來的則會是目前占有率較大的傳統品牌。像KYMCO很早就在開發電動機車,從電動自行車、綠牌電動機車到後來的IONEX及IONEX 3.0,但如果今天沒IONEX的經驗,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可能也會很猶豫,且會因風險過高而不太願意投入電動機車發展。而SYM在燃油機車方面發展得不錯,因此要投入電動機車開發就會有不少考量,這只是我站在廠商角度的猜測。那要怎麼投入、用什麼方式、之後如何發展,這肯定是一大挑戰。至於是該自己發展技術還是用別人的,其實兩者都有各有優缺點。」
或許傳統車廠憂心可能是多餘,要轉型或者多路並進是遲早的事情,只是龐大的體系要轉型宛如大象翻身,速度慢也不容易,必須思考的因素絕對超乎你想像,只能說品牌越大抉擇越困難,尤其當要投入一個未知又是難以獲利的領域中,沒有長遠布局和深思熟慮是非常大的賭注。因此對傳統汽機車廠來說,這場醞釀已久、技術開始成熟的新世紀產業革命其實是預料之中,只是疫情成為催化劑加快速度罷了。至於原本居於優勢與領先的新創品牌,在傳統汽機車廠打出馬步穩的連環拳下,勢必也會面臨不小的壓力,是否會造成重傷還是讓彼此武藝更精進,就看各家如何接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