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詹智仁 Jason近年來隨著全球暖化與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各國對於能源政策與排放法規都更為嚴格,這也讓眾多車廠們紛紛朝向"電"等替代能源邁進,盡可能降低行駛間的廢氣排放,不過車輛行駛時除了廢氣排放之外,更有一項已經“磨損”百年但卻鮮少人注意到的“污染源”,那就是輪胎。
輪胎在轉動過程中藉由橡膠與路面類似齒輪狀的交合來達到帶動車輛移動的目的,而在這樣的過程中造就了輪胎持續磨損,磨損的輪胎(也就是橡膠)都留在了路面上,大塊的變成橡膠塊,但絕大多數都變成了“橡膠屑”、甚至是“橡膠粉”而停留在路面上,比較輕微細小的就直接飄散在大氣之中,成為非廢氣排放NEE顆粒(Non-Exhaust Emissions)。

根據Emissions Analytics測試機構研究表示,使用一輛掀背車(未說明品牌與車款),將新輪胎打至正常胎壓行駛,發現每公里排放5.8克的NEE非廢氣排放顆粒,這遠高於歐洲廢氣排放的4.5毫克規定高出超過千倍之多,更何況路上還有許多胎壓不足,甚至選用低價劣質輪胎的車輛,這都會影響輪胎磨耗造成更嚴重的汙染,但目前通通都無法可管。

而現今越來越多的中大型SUV,以及多了電池模組的電動車款,車重又會比一般車款增加不少,相對增加輪胎的磨損程度。我們認為輪胎磨耗所產生的非廢氣排放顆粒會比廢氣排放多,主要是因為引擎經由高溫燃燒,加上排氣管中通常都有微粒過濾等裝置,不像輪胎與路面摩擦後,所有粉塵就直接排放於空氣中,因此輪胎磨耗的非廢氣排放比廢氣排放還多似乎相當合理。

再加上所謂NEE非廢氣排放顆粒(Non-Exhaust Emissions),除了輪胎磨耗產生外,包含煞車、路面磨損釋放到空氣中的懸浮物質都算,而這些被排放到空氣中的粉塵與顆粒,不僅影響地球的生態環境,更攸關你我的身體健康,因此Emissions Analytics正呼籲歐洲政府,要將NEE顆粒納入排放法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