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至兼 Chien
投資占比達30%、並進行在地化生產的22 KYMCO,是台灣KYMCO進軍印度的第一步,然而在董事長柯勝峯的腦中,印度、中國都是KYMCO的機會,而下一步則是準備耕耘東南亞。身為台灣機車龍頭的KYMCO,除了在創廠55年並準備朝20連霸之路向前邁進外,更積極地進行海外佈局,2019年第一季才宣布投資印度22 MOTORS 30%的合作後,不久前更宣布以22 KYMCO之名耕耘印度市場,成為當地相當大的話題,身為最後一個進入印度市場的國際品牌,柯勝峯表示在22 KYMCO誕生之前,便有3,000多家經銷商有意爭取這個銷售體系,然而現階段的規畫只有14個名額,因此將會依照條件進行篩選,但先決條件必須是看好電動機車潛力者;此外先期是以22 MOTORS設計的電動機車iFlow、KYMCO Like 200與X-Town三款機種為主,之所以會加入燃油車,主要是未來印度可能會禁止150c.c.以下機車的生存,二來當地的市場規模相當龐大,但獨缺中階和中低階機種,就連在地品牌也沒有這樣的產品,因此KYMCO有機會切入這個級距,當然我們也將KYMCO形塑為優質品牌,如此一來能使消費者對品牌有更深的印象。
「另外,22 KYMCO也會進行在地化生產,畢竟22 MOTORS本身並沒有具備生產能力產,因此KYMCO這邊派員協助建置產線,所以無論電動機車或燃油車,最快今年九月便會開始生產,但九成左右會以iFow為優先;基於印度市場中尚沒有類似的電動機車,其他車廠若要起步可能略為晚些,再加上投入的成本不低,相關技術非一夕可成,初估22 KYMCO將會有不錯的成績。如果接下來的市占率和品牌知名度有明顯進步,也不排除22 KYMCO就變成KYMCO的印度分公司。」柯勝峯充滿自信地回答。至於因美中貿易大戰被各國企業視為轉移目標的東協,柯勝峯說:「東南亞市場雖然規模很大,卻難有KYMCO的容身之處,主要是日系品牌經營許久,若以燃油機車與其他品牌正面對決,勝算可是微乎其微。」,但他又說「不過許多國家的政府其實是想發展電動機車,畢竟這是未來的趨勢,而且也能讓產業轉型和升級,這對KYMCO而言肯定是一個大好機會,而要如何佈局應該近期之內會有答案。」
對於中國市場,已有盒馬鮮生商業模式合作的成功案例,柯勝峯認為在市售方面接下來KYMCO有很大的機會,雖然目前KYMCO在中國共有杭州光陽和常州光陽兩個廠,分別生產電動自行車與大排氣量燃油機車,前者去年約銷售5-6萬輛,隨著中國的電動綠能政策明確,2020年將挑戰10萬輛;此外常州光陽也在近期內進行產線調整,將其中一條產線用來生產電動機車,而這也是因為當地政府對電動機車廠和產品都有非常明確的規範,同時執行更是相當嚴格且確實,除了採行分級制,騎乘還必須具備駕照,而先前上百家的電動自行車製造商,現在也只剩下20多家,「很幸運地KYMCO也在這20多家的名單中」柯勝峯笑著說。
當然柯勝峯也不諱言表示,無論電動汽機車廠商都面臨一大課題,那就是以往的垂直分工現在變成類似圓圈型的生態鏈,廠商所掌握的核心技術比例只剩下20%左右,其餘80%則必須仰賴相關零組件專業廠商,畢竟要車廠一條龍式上下游全包,成本負擔過於龐大,且像馬達、電池、發電機、程式等可是術業有專攻,並不是車廠有辦法自己來,所以與傳統的開發過程完全不同,當然要如何讓過程走得順,「溝通」就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所幸KYMCO進入電動機車領域已長達20年,在這方面算是駕輕就熟,但也依舊要持續學習。」柯勝峯說。對於KYMCO要怎麼在全球佈局,一切的藍圖都在柯勝峯的腦中,無論是iONEX車能網、iONEX車能網商業版甚至是燃油車,又或者是B2B乃至B2C的模式,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應該都會逐漸成形,至於KYMCO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相信也只有柯勝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