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蔡至兼
這幾年大自然的反撲造成不少國家和地區受到災害,尤其今年在太平洋生成的颱風威力更是驚人,而這一切都歸咎於汙染所造成的暖化問題,而在台灣更打出空污法來限制內燃機發展,更甚摧毀老車文化,也因此電動汽機車甚至飛機就成為最夯話題,然而這類綠能交通工具真的環保嗎?難道電池製程中的能源損耗和環境污染力道減弱嗎?另外汽機車真的是PM2.5的最大製造源嗎?
曾幾何時電動汽機車已經成為不少車展的主題,各廠都大打綠能環保口號,同時不少國家都喊出10年、20年後綠能車市場佔有率,甚至更要全面走入電動綠能化,而台灣祭出更嚴苛的空污法打擊內燃機的發展,甚至有意讓老車文化消失殆盡,但卻不敢對大財團開刀(即使開罰也是皮毛而已),話說回來,電動汽機車真的環保嗎?其實早在1834年美國人Thomas Davenport製造出第一輛直流電馬達後,開啟了電動汽機車的發展,不過在美國油商大力開發原油,和各家內燃機技術不斷升級,電動汽機車就淪為「理論性」、「概念性」、「娛樂性」的非主流產品。所以在歷經多次能源危機、金融衝擊和世界共工的企業整合,以及新世代族群崛起對於環境保護意識抬頭,零污染、低碳的綠能變成廠商和各國政府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邁入21世紀起「電動」儼然就是王道,然而電動汽機車真的零污染?電池製造過程真的不會排碳?電池回收是否非常環保?當廠商一窩蜂推出電動汽機車,就消費者的立場看來是環保,以政府的角度來看是選票與民調,由企業的觀點來看則是潛力無窮的商機,若是從「地球」的角度來看,只能說是「換湯不換藥」,同樣都是不小的污染,只是形式不同罷,但對於相關的廠商而言,卻是一大新商機,甚至還能藉由電動汽機車概念車大撈一筆。如果單就充電技術來看,實在還無法像傳統內燃機汽機車那樣快,即使可以做到或者是以替換電池取代,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也是無形的大。同時在電池生產過程中耗費的能源不少,無論火力、水力或者核能等是不小負擔,甚至也加速稀土原料從地球消失的危機,且製程中的污染並不亞於傳統內燃機汽機車,而當電池壽終正寢後,如何安置處理亦是一大問題,是真能完全回收再利用還是就此堆積成為另類污染,至今尚沒有一個標準模式,舉TOYOTA集團來說,針對從Hybrid車更換的老電池處理方式,首先為集中在工廠中當作能源的一種,但僅供應小功率的使用,待所有電力耗盡沒有任何能源後,廢電池都會送到比利時交由電池材料生產商Umicore回收處理,至於怎麼處理、如何處理…說穿了還是會造成污染,只是我們還感受不到影響。或許電動汽機車沒有碳粒子排放問題,但生產製程與後續恐怕才會對環境造成衝擊。此外台灣的一個空污法搞得民眾怨聲載道,打著PM2.5的旗號大開殺戒,又大推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為了就是要提供一個無污染的環境,但這可都是關係到廣大的用路人權益,受影響的絕對是政府眼中最容易看見、也最毫無反抗力的老百姓,但實際上財團所造成的污染才是驚人,君不見出了台北市後的石化工業區,從煙囪冒出來的氣體一直往上飄,再加上從中國帶來的驚人污染物,結果所見就是一片灰矇矇的景象,而政府罰鍰對財團來說就是牛毛一根無關痛癢,反觀受罰的小老百姓交通工具停牌受罰,那可既影響了行動、生財乃至生計;再者電動汽機車的價格高昂,倘若日後沒了補助,那更會成為人人買不起的環保交通工具,屆時牽動的恐怕是整個產業鏈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