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至兼 Chien自從鴻海以大股東之姿與裕隆集團合作,將裕隆旗下的華創車電重新組織重新調整後共同成立的「鴻華先進」,終於在2020年10月16日藉由「鴻海科技日3+3=∞」浮上檯面,這不僅意味鴻海正式踏入電動車領域,對裕隆集團來說似乎也替本身找到活路。


據「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針對電動車所開發的底盤平台為模組化設計,可依照各種需求進行輪距和軸距伸縮,軸距長度的彈性介於2,750-3,100mm之間,且提供三種電池尺寸選擇,其中前驅系統共有95kW、150kW、200kW三種模組,後驅也有150kW、200kW、240kW、340kW四種,既然底盤都進行模組化,只要車型上進行改變即可,因此依照客戶需求可變換出房車、SUV、LSUV、MPV、商用車等車型。此外輕量一體化也是一大特色,舉例來說,車體後半部通常需要27件組成,但藉由一體成形鋁壓鑄可變成一件,可完全節省成本與時間。


除了電動車的平台之外,鴻海也首度對外揭露「電池快充與低溫優化」、「低鼓脹軟包技術」、「雲端AI電池管理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無貴金屬全新製程」、「固態電池研發」等六大動力電池黑科技,尤其固態電池重量將比現有減少一半,體積只剩下1/6,此舉對性能、續航力、成本來說都是一大助力。同時鴻海也透露2024年將推出第一款商業化固態電池,畢竟2025年誰能掌握固態電池就等同一統電動車市場。與此同時,將車載充電器、直流變壓器、分電盤、馬達、逆變器、齒輪箱整合為一的動力模組化,也都是鴻海傲人的技術力所在。

因此鴻海進軍電動車,勢必會掀起另一波的供應鏈新革命,畢竟垂直整合和開方平台的構想,都會讓傳統汽車供應鏈重新洗牌,取而代之的將是與3C相關產業。雖然在「鴻海科技日3+3=∞」也展示了MIH平台,若以2024年固態電池商用化來推算,第一款電動車平台最快應該有機會在2025年問世,以鴻海將重心擺在電動車來看,隸屬鴻海資產的LUXGEN MBU能否如期於2021年上市,又或者將球再踢回給裕隆,恐怕都是接下來要觀察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