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至兼 Chien
2005年當裕隆成立華創車電之際,包含廣達、鴻海等在內等電子業者都曾表達參與的意願,然最後因理念不合未果,經過14年後,華創車電面臨巨大的危機,而最終出手相救的極有可能是鴻海集團。在這一個月內裕隆集團旗下的華創車電真是消息不斷,除了宣布廠辦合一回到苗栗三義,原本的集團副執行長陳國榮和華創車電總經理李俊忠也中箭落馬,紛紛離開權力核心,同時裕隆也積極尋求多元合作,不僅替義大利ADVIA代工,甚至還將替法國MUSES代工生產電動商用車,然而此時華創車電的腳色和定位在哪裡似乎就變得有點尷尬,而現在更有消息指出鴻海對於華創車電產生莫大興趣,雙方高層已經進行過會面,甚至不排除納入鴻海集團旗下,這等於再續14年前的車用電子的情緣!
話說鴻海怎麼會和華創車電扯上關係?其實鴻海集團從郭台銘擔任董事長時就一直想要進軍汽車電子業務,除了在集團內成立汽車電子相關部門,旗下還有群創、訊芯、新普、正達、乙盛等五家電動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同時鴻海於2005年就併購安泰電業,2007年則展開和沈陽機床的合作,2014年富士康成為中國和諧汽車控股公司的第二大股東,2015年更和騰訊、和諧汽車宣布「互聯網+智能電動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更與阿里巴等聯手投資中國小鵬汽車,雖然投資和項目很多,卻少了一個能進行「全面性」且「全方位」的整合單位,而放眼台灣,充滿研發能量的華創車電正好扮演這樣一個角色。
基本上早在2009年的一場新北市綠能產業論壇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曾向裕隆已故董座嚴凱泰喊話,「只要裕隆願意做太陽能車,鴻海就會買裕隆的車」,可見鴻海對於汽車產業尤其是綠能有著莫大興趣。只是隨著華創車電的高層決策失誤連連,整車開發經驗與設計仍有努力空間,且關鍵零組件掌握度不足,並將所有雞蛋放在LUXGEN這個籃子裡,導致裕隆最終只有對華創車電下手一途,以優退和廠辦合一收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