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聞


北美成長25%仍救不了東南亞缺口|Mitsubishi財務表現不佳|但合併態度明確  

‧ 日本Mitsubishi汽車將其淨利潤預測值大幅調降76%!

‧ 不會脫離本田、日產聯盟,但也沒必要在此時加入!

‧ Mitsubishi不可能長期獨立運行!

近期關於Mitsubishi的消息,都圍繞在是否參與日產和本田的合併計畫,目前Mitsubishi三菱汽車的態度是選擇繼續獨立,然而因本田與日產合併協商延遲至2月以後,所以Mitsubishi並不需要立即表態,還有時間仔細分析思考或尋求其他出路。

▲以全新XForce為基礎所打造的Outlander Sport,但此車為南非式樣,許多地區都還沒佈局

但就財務狀況來說Mitsubishi並不樂觀,雖然還沒到破產邊緣,但利潤緊縮導致研發困難,對未來發展相當不利,亟需全新電動車科技入注,因此積極尋求合作與合併依然是最終與最佳的結果,因此鴻海集團可能會很開心!即便2024年Mitsubishi於美國市場銷售成績大幅成長25.8%(主因在於小車與PHEV車型熱銷),但這並沒有改善該公司的前景,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剛發布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淨利潤預測,結果非常糟糕。

三菱在第三季財務業績報告中將其年度淨利潤預測調整為 350 億日元,按當前匯率計算約為 2.26 億美元、73.5億台幣。這比 2024 年 5 月發布的1,440億日圓預測值大幅下降了76%。此次調整的原因乃是:

‧ 新車獲利不如預期

‧ 北美行銷費用追加

‧ 通貨膨脹導致供應商成本增加。

Mitsubishi也公布了2025年的銷售目標為89.5萬輛,至於2024年的實際銷售數字為84.8萬輛,儘管如此獲利不彰,但2024年的銷售量依然高於2023年的81.5萬輛。至於財務缺口部分,Mitsubishi失守之處在於先前最大市場之一的東南亞地區,更精確的說法乃是Mitsubishi之前在泰國和印尼取得優異的銷售成績與獲利,但現在卻陷入困境,主因在於Honda、Toyota、Skoda、Suzuki…等諸多品牌紛紛加重東南亞地區的產品與行銷力道,其他還包括建廠與擴廠等積極作為,終極目標瞄準印度這個龐大的新興市場,加上中國電動車積極向東南亞低價傾銷,嚴重壓縮其他車廠的發揮空間,反觀Mitsubishi的產品則是呈現老態,全新XForce佈局稍嫌緩慢,戰鬥力略顯不足。

然而讓Mitsubishi損失慘重的地區乃是泰國,該市場每年的汽車需求量應達到100萬輛以上,然而在新冠疫情之後始終沒有恢復至先前的水平,而且還有持續下滑的趨勢!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加上泰國觀光事業被鄰近國家掠奪與稀釋,高失業率、高家庭負債問題正困擾著泰國政府,因此不得不祭出匯率政策均衡國家財務運行,卻無形中壓縮了Mitsubishi的利潤,嚴重程度導致Mitsubishi必須先解散再重組泰國分公司,導致約300名員工提前退休。

但財務會議上也不全都是負面消息,Mitsubishi首席執行官加藤隆雄表示,儘管先前有傳言,指稱三菱將被排除在本田-日產合併之外,但加藤很確定三菱「完全不參與」的可能性不大!之後Mitsubishi將觀望本田-日本合併進展,然後再決定「何時」以及「如何」參與。這個權謀是對的,目前一頭栽進去就是等著被割韭菜而已。

好的,目前Mitsubishi的硬傷就是「沒錢研發新電動車」!因為研發一輛全新電動車少說也要100~200億台幣,此金額遠超過Mitsubishi的73.5億年度獲利淨值,在此情況下向銀行貸款進行電動車研發的風險非常高,而且通常談不到什麼好條件,且萬一銷售失利就是萬劫不復直接破產!

因此說穿了Mitsubishi短期就只能「吃老本」靠小車、PHEV、跨界CUV、皮卡、商用車型繼續維持生計,問題是對手一旦崛起、局勢一旦改變,Mitsubishi將瞬間失去優勢,有可能出現像是Nokia手機那樣瞬間崩盤與消失的悲劇!因此Mitsubishi終究不可能單打獨鬥,最終還是要走向合併一途。為何Stellantis集團能結合這麼多的大小品牌?因為像是Opel、Chrysler、Dodge…這樣的車廠其實都和Mitsubishi一樣沒有全資研發電動車的實力,唯有合併才能拿到電動車世代的入場券,否則就只能在第三世界打轉並等著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