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至兼 Chien
堪稱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的中國,其驚人的佔有率全靠高額補助而來,但也是為了汽車工業「超英趕美」而來,然而2020年1-7月的總銷售量,卻首度被歐洲給超過,而歐洲之所以急起直追,似乎和車廠不想繳巨額罰款有關?



但有趣的是,根據統計2020年1-7月歐洲電動車總銷售量為514,959輛,而這比起中國的460,120輛要多出五萬輛左右,這可是歐洲首度超越中國的成績。探究其原因,是中國對於所謂「新能源汽車」的補助有所改變,歐洲也因2021 年將祭出高額的碳排放罰則所致。據了解中國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將補助延長至2022年底,不過有補助優惠的僅限於售價人民幣30萬元(約合新台幣130萬元)以下的車款(換電式除外),此舉最受衝擊的莫過於TESLA與BMW等品牌,基本上其他自主品牌的電動車售價多位在人民幣13萬元左右(約合新台幣56萬元),縱使補助只剩下人民幣1萬元(約合新台幣4.3萬元),但對消費者來說可是不無小補。
而歐洲因新環保法規(每公里CO2排放量低於95g)在2021年即將實施,以VW與FCA兩大集團為例,前者2021年面臨高達45億歐元(約合新台幣1560億元)的巨額罰款,後者則是24.6億歐元(約合新台幣852億元),就連JAGUAR LANDER也須繳付1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5億元)的罰金,這等於是辛苦努力半天的營業額有不少都必須繳給政府,對於車廠來說可是最不甘心付的錢,所以才會紛紛地投訴電動車的開發,真要說是為了趨勢而行,倒不如說是基於不想被罰款而為。當然這時就有個新興又穩賺不賠的行業就此誕生,那就是坐地起價的「販售碳權」,放眼全世界誰最具資格?當然就屬TESLA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