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臺第三級防疫警戒尚未解除,工研院持續投入科技防疫,運用經濟部科專成果研發新一代「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創新結合AI人工智慧與紅外線熱像儀彩色顯示,可同時偵測多人面部額溫,零接觸、高準度全彩偵測記錄,門禁管制、輔助疫調面面俱到,超高性價比吸引全國逾百個政府機關、學校或企業採用,為回歸疫後新生活做好部署。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報告,新冠肺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發燒,占比高達87.9%,經濟部科專成果「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自去年4月發表,在工研院推動下,已協助各界建置完成上百套熱影像防疫系統,包括經濟部、考試院、體育署、內政部移民署、澎湖縣政府、澎湖縣議會、澎湖醫院、高雄市政府、台積電、文化大學、成功大學、交通大學、澎湖科大、臺南大學等公家機關、企業及各地學校,今年又根據需求增加門禁管制等設計,協助防疫機制更加完善。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根據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研究指出,2020年因疫情肆虐,紅外線體溫計需求旺盛,市場規模達1782萬美元,較2019年成長超過55%,而紅外線熱感應量測一般是單色成像,隨著國內疫情升溫,透過彩色影像輔助門禁管制及疫調,更符合多人出入的政府機關及企業單位的需求。


高雄市文化局駁二營運中心表示,今年初引進工研院「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的防疫偵測裝置,使用期間的設備穩定度高,有效解決工作人員手動量測設備,準確度回饋過慢的問題,也讓第一線工作人員減少非避要性接觸,大幅度提升工作中的安全性,可以推廣到出入流量較多及人力不足的單位使用,大家一起投入防疫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