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與生活


【市場評論】後疫情時代汽車市場的巨變,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蔡至兼 Chien

無形殺手「中國武漢肺炎」從一月爆發以來不僅來勢洶洶,奪走超過80萬條寶貴生命,更讓全球經濟與生活習慣產生大改變,尤其汽車市場更受空前衝擊,除少數外幾乎所有車廠在前半年都是赤字收場,甚至連2021年都持續看衰,而面對疫情後的市場巨變,到底有多少人準備好?

自從TESLA橫空出世打動科技愛好者讓電動車成為新寵,以及全球車廠大走模組化、環保材質路線,加上各國制定出「燃油車獵殺令」,和網際網路技術進步後,不僅改變汽車發展路線,也改變整個產業供應鏈,連原本只是科技產業的廠商,現在紛紛要進軍傳統汽車產領域,在察覺這個趨勢下,2016年德國DAIMLER集團提出「C.A.S.E」前瞻計畫,也就是整合車聯網(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與服務(Shared & Services)、電動化(Electric)後,如今似乎已成為全球車廠發展的方向,尤其武漢疫情在世界未見趨緩,民眾消費和生活型態也產生莫大變化,連帶也會讓汽車市場在接下來會產生一場空前的巨變。

對於以內燃機為「根」的車廠來說,「C.A.S.E」、「模組化」、「法規」卻是扼殺內燃機生存與車廠獲利的殺手鐧,為什麼?首先「C.A.S.E」雖然是趨勢,為了遵循法規而孕育出更多安全配備與節能技術,但諸多的技術是掌握在協力廠商手中,車廠本身只剩下設計、組裝、銷售和服務維修的功能,過去在沒有ABS、車聯網等技術的時代,車廠很單純自己進行研發;但現在包含ADAS在內都是其他公司開發,煞車系統、供油系統也都是別人的技術,車廠為了支付這些費用,勢必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再者共同開發的底盤平台或者動力,彼此間雖然省下不少成本,但也必須拿對等條件來交換(包含交叉持股、技術交換等),有的還得繳交「授權費」,看似年度營業額增加,實際上獲利卻減少,缺口找誰要?當然就是消費者。所以環保材質其實一點也不環保,年限或者保固期一到就出亂子,模組化的結果沒有更換小零件而是整組換掉,對21世紀的人來說,進入真正的「買車不容易養車更難」的艱苦時代。

再者所謂電動化,看似簡單的動力心臟更替,實際上供應鏈可是截然不同,正因為配重問題就連底盤也必須重新開發,也因此就產生新一波的合作計畫;過去的併購是為了節省成本並壯大自己,以集團的方式經營全球市場,但現在的合作卻是全然為了降低底盤開發成本、以量制價壓低供應商的成本,畢竟廠商要活,供應商也要活,傳統供應商若不能在這時轉型,就只有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同時大量生產電池所造成的汙染與能源問題,至今都沒有人去正視,這也是未來大家所必須承擔的歷史共業。ADAS自動駕駛可說是當前炸子雞,沒這玩意還真難說服消費者掏錢購車,縱使技術面已經有相當成熟度,也開始以5G提供更快速的資料傳輸,實際上當前所有國家無論是道路設計、路標乃至法規,都還是停留在內燃機時代,因為沒有人會料到自動駕駛會這麼快到來,部分國家甚至還趁著疫情肆虐的當下,開始展開大眾運輸自動駕駛試運行的動作,所以可以想見,在後疫情時代發展速度應該會更快。

最後則是所謂的「大數據」,現在不少企業與政府都相信大數據,這些寶貴的資料雖一時間看不出有什麼功能,但在後疫情時代裡都是相當寶貴、還可以獲得龐大利益的資訊,因為車廠與協力廠商要落實「C.A.S.E」,勢必要靠大數據撐腰才有辦法成形,這下車廠又要支付一大筆費用給大數據廠商,到頭來車廠的賺頭也就越來越小。

當然在後疫情時代汽車市場和產業將面臨不可抗拒的變化,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疫情讓各行各業蕭條,企業裁員、荷包縮水、消費力下降,都將導致民眾買車意願降低,即使各國制定嚴苛法規,但生活都已經過不下去了,別說是電動車,就連燃油車也買不起,這樣下去只會讓車廠的赤字更嚴重,百姓也只能舉債過日罷了。

這場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到目前為止根本看不到盡頭,也沒有人知道,但我只知道現在有很多人沒有工作,靠著失業救濟金過活,不少仍列為高風險、高危險地區(哪像台灣還能每天打政治口水),而全球汽車市場是否會因此而有不同發展,或者因此而走回頭路,實在沒人說得準,但可以想見在眾多技術問世,更嚴苛的法規箝制,新能源所帶來的汙染,整個產業勢必會發生巨大變化,只是你我準備好迎接了嗎?我還沒,你呢?

***本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