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運動


第一次參賽就上手!桃園大魯閣兩小時卡丁車耐久賽菜鳥初體驗  


TEXT:張凱安

我第一次接觸卡丁車是在大學時期和朋友一起去墾丁的時候,去路邊玩到那種一次只要一百元的平民卡丁車(我知道你會說那根本就不是卡丁車),隨後我就一直都沒有接觸到卡丁車,最多只有玩玩跑跑卡丁車這個線上遊戲(笑)。



對於卡丁車認識這麼少,幾乎沒有什麼實際經驗的我,竟然能參加正規的卡丁車比賽,而且還是一個人必須跑完時間長達一個小時的大魯閤冬季盛典2小時耐力賽,這種事一直到比賽結束後的現在,我還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不過這或許是卡丁車之所以容易讓人迷上的原因之一,基本上只要你不討厭開車,你就可以去試開卡丁車,因為你很有可能一不下小心就一頭栽進去卡丁車的世界。



在正式參賽之前,我實際下場跑卡丁車的次數不超過八次,在場上的總時間也不到一個小時。第一次接觸正規的卡丁車就是在桃園大魯閣的卡丁車場,那時是公司同事們要參加三小時的卡丁耐久賽,賽前來卡丁車場練車,而我則陪他們一起去,在他們的鼓勵下順便試玩。初次下場的我雖然很想開快追上同事的腳步,但一方面我還無法適應卡丁車那種緊貼於地的加速感,心理上快不起來,另一方面我又完全不熟悉卡丁車那種沒有變速箱、懸吊、轉向輔助系統的純粹機械式設定,不停地在場上spin旋轉打滑。

抽車號籤

公司參賽隊伍

在公司同事們熱切的提點下,我的表現隨著跑卡丁的次數增加變得越來越好,從瘋狂spin變成幾乎很少spin,路線越跑越順,腰痠背痛的情形大幅減輕,單圈測速也開始出現零點幾秒的微幅進步。雖然整體看起來我跑卡丁車的表現是有成長沒錯,但其實在代表公司報名參賽之前,我對自己能否跑完卡丁車充滿懷疑,因為每一次跑完卡丁車那種肌肉緊繃的不適感,還是讓我覺得自己應該無法承受長達一個小時的駕駛,我是一直到比賽前幾天的最後一次練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跑完三趟十分鐘的卡丁車而不覺得疲勞時,我才覺得自己應該是可以跑完一個小時的耐久賽了。



雖然我和我的同事都是第一次下場比賽,但我們兩個在心情上都沒有非常緊張,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和其他職業級的玩家的技術絕對是沒辦法比的,我們只希望自己的卡丁車技巧可以在比賽中成長,在和其他優秀選手競爭的過程中有所學習(當然我們內心也抱持著或許會出現奇蹟,可以逆轉勝的不實際念頭)。

結束了報到、穿上賽車服、賽前說明、抽車號籤等步驟後,首先第一個賽前活動是10分鐘的自由練習,在這個環節中,選手們基本上都只是在暖身,熟悉車輛的設定,不會浪費太多的體力,所以我和隊友皆只是順順開,適應寒流初到的冰冷空氣以及因為細雨而降低摩擦力的深色濕滑地面。



在決定排位的計時賽時,可以明顯感受出整個選手們之間氣氛有所不同,除了大家臉上的表情變得認真凝重許多,各個選手們也會展現真格的駕駛技巧以及取得前段排位的各種策略。我是一直到正式比賽開始前,所有選手開著卡丁車從Pit出發,跑完一圈在起跑線前依照排位分配各自的位置時,才有真正要比賽的感覺。



比賽開始時,天空從細雨變成小雨,賽道上雖然沒有積水,但肯定沒有一處是乾的。所有卡丁車在綠燈亮起時,奮力向前衝,我因為想迴避碰撞,專心在自己的路線,所以車速不快,過彎也小心翼翼,也因為這樣我在前面幾圈的排位都還不算太差,然而隨著時間一長,在前面幾圈因為碰撞、搶線而spin的選手也開始一個個追上來,我自此之後就一直處於跑自己的狀態。





或許你會覺得「蛤,比賽不就是要拼輸贏嗎」,不過對我來說比賽真正重要的是和自己比,自己的成績有進步比較重要,和別人競爭則是可以激勵自己,點燃鬥志,在這個過程中有所吸收成長,像是在這一個小時的耐力賽中,我就嘗試了很多種跑法,依照速度比較快的選手的路線來跑,或是改變煞車、收油、補油的時機點,試著讓自己跑得更順更快,同時也因為比賽的時候有下雨,是道道地地的雨戰,我也因此獲得鍛鍊細膩油門煞車控制技巧的絕佳機會。



除此之外,我也在這次比賽中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適應卡丁車這項運動,越來越懂得運用對的姿勢和肌肉去操控卡丁車,因為即使跑了三十分鐘,我也不會覺得很累,僅是手腳肩頸有微微發痠的情況發生,而且我的單圈成績竟然還在換手前的最後一圈刷出最速表現(幾乎可以說,整場比賽就為了那麼一圈了)。



對於平常就有在玩卡丁車的車友們,我非常鼓勵大家去參加明年的耐力賽,不是把他當成一個專業級的賽事,而是一個可以鍛鍊駕駛技巧、盡情揮灑汗水的卡丁活動,那如果你和幾個月前的我一樣,過去從來都沒有接觸正規的卡丁車,我也十分推薦大家去卡丁車場試一試、玩一玩,因為正如我前面所說,只要你不是一個厭惡開車的人,你很可能一開就愛上卡丁車這項熱血運動!